一、滿懷熱忱,姑且一試的開始
大四上學期結束了半年來實習單位的兼職工作,生活頓時鬆了一口氣,面對只剩最後一學期的大學生活,內心激起了「我還需要再做點什麼吧」的想法。 就像練習曲裡的經典名言「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憑著這股熱忱,開始積極尋找提供給大專學生的志工機會。
由於六月初才接到土耳其當地AIESEC的admission,距離出發僅剩下三星期的時間,因此一切行前規劃變的相當匆促,準備當下,一度還曾有想放棄的念頭。 在畢業典禮結束後的一星期,我和我的二十幾公斤大行李,飛向了這個神祕未知的國度。 而至今令我無法忘記的嚇人突發狀況,在飛機起飛前一小時發生了:「我要去的居然不是第一大城Istanbul,而是位於土東接近敘利亞邊境的Gaziantep(第五大城)!」這是match時的出現的trouble。當時的心情,沮喪的有點忐忑不安,只能用既來之則安之,就豁出去了吧安慰自己;因為夢想中的文化古都Istanbul竟變成了聽說「庫德族」常出沒、夜晚治安可能稍加堪慮的土東小城!但現在回頭來看,這未嘗也是個難得機會,根據觀光局統計,每年至土耳其旅遊的國人約在一萬人上下,活動範圍大多集中於較接近歐洲的土耳其西部,曾到過土東的觀光客,真的是微乎其微。
二、敞開心胸,我們可以零距離
那是個出了市鎮聚落就會黃沙漫漫塵土飛揚的地方,就像我們對沙漠的印象一般,夏季氣候炙熱難耐,高溫少雨,不過天空總是綻放著大剌剌的土耳其藍。 我所服務的NGO叫TEGV(Türkiye Eğitim Gönüllüleri Vakfı),是全土耳其最大的義工組織,專提供教育機會給當地較窮困、無法接受八年國教的孩子們。一般國際交換志工的工作多為英文老師,除了英語教學,我們在類似短期夏令營的課程安排中,也介紹了部分台灣文化。
AIESEC替我們安排的住處距離服務機構約半小時的公車車程,
攝於前往TEGV的公車上,圖為Gaziantep城市郊外。
與我們一同工作的志工大多是土耳其當地大學生,因為小朋友幾乎完全不懂英文,因此他們 不僅成為我們認識土耳其文化最直接的管道,也是課堂上和小朋友的溝通橋樑與翻譯。服務期間,也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擔任志工的大學生;課堂上我們合作共事,下課後,往往是一起出遊、做文化交流的好伙伴。
在TEGV和小朋友相處的幾週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那發自內心的天真笑容和大方真誠。有別於東方小孩的羞澀,初次見面的幾天,面對陌生大姐姐,縱然語言不通,他們依舊使勁渾身解數把會用的英文全部用出來,自己就像大明星一樣被簇擁著,耳邊此起彼落的「hello..」、「What’s your name..」,甚至還有小朋友摘來新鮮的野玫瑰,或是伸出手臂要簽名,所以最後害羞的反而快變成是我了。
除了自由活動時間,小朋友似乎都非常珍惜他們能夠上課的每分每秒。英文課,從最簡單的ABC開始教起,資質較好的小朋友即便會了,也不會在一旁搗蛋,會抽空幫助進度落後的;音樂課,唱著他們朗朗上口的地方民謠時,會用小手指著歌詞帶我一起唱;舞蹈課,這我甘拜下風了,他們在這方面真的天賦異秉,傳統土耳其舞蹈表演很值得大家一看。 一個早上四小時的上課時間,配上土耳其人凡事慢慢來的悠閒慢活態度,往往還在意猶未盡時,又要跟小朋友說再見。
與小朋友和TEGV志工相處的這段期間裡,與其說我帶給了他們什麼,不如說我們互相贈與了對方很多吧。或許是較為單純的大環境影響,從他們身上,往往可以看到那顆熱情善良又樂於助人的心。 二三十公斤的大行李,志工可以二話不說的馬上伸手接去;小朋友們難得擁有的餅乾糖果,他們會希望大姐姐無論如何一定要嚐一口;每週固定的戶外教學車上,即便大家擠的像沙丁魚甚至沒位子坐,小朋友也是會盡量挪出個小空位,然後對站著的你招招手.. 諸如此類,很多小地方,輕易跨過了語言溝通的隔閡,我們會送給對方一個發自心底的微笑。
三、土國面面觀
出國前,朋友聽到決定是土耳其後的反應大概都是「什麼,你要去那種地方!」或是「這種回教地方安全嗎?」 其實真正的土耳其樣貌,很驚奇的,比我想像中要「進步」和「歐化」許多。地處歐亞交界的土耳其,雖然95%的國土都位於亞洲,但大部分的生活型態及街道樣貌其實與歐洲大同小異,由於還未進入歐盟,所以使用的貨幣為土幣(NTL,稱新土耳其里拉)。 土耳其最令一般觀光客感興趣的,無非是世界遺產等級的歷史古蹟、繼中國菜與法國菜後排名第三的土國美食、或是接近地中海愛琴海沿岸媲美希臘的度假勝地;但除了這些,我覺得最酷的是他們那多元文化融合下衍生出的一切。可以想像ARMANI秋裝是用圍著亮眼頭巾的時尚model做promote嗎?這是一面在伊斯坦堡令我印象深刻的廣告牆。
Source of map: http://www.asiatravel.com/turkey
這趟土耳其拿的是為期兩個月的internship簽證,一共待了58天。 志工服務結束後,與同行志工一起沿地中海、愛琴海往土西自助了10天(淡藍軌跡),最後再跟團12天玩了些著名景點(深藍軌跡)。而我覺得最幸運的是,由於NGO在Gaziantep的關係,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一窺敘利亞邊境的土東風貌,「全罩黑紗伊斯蘭教女人、有著濃厚庫德族與阿拉伯味道的小鎮、西元前一世紀建於兩千多海拔山頂,並列為世界遺產的國王陵寢..」有位同行的NGO督導就跟我說:「你們這群來自台灣的女孩真的很幸運,有機會來土耳其,甚至可以造訪她們有生以來也都還沒到過的土東邊境」。在那些地方,短褲短裙是完全禁止的!因此即便頂著將近40度的乾燥氣候,仍得乖乖將該遮的遮好,否則馬上就要變成路人注目並輿論紛紛的焦點。
自助就靠它
土耳其幾乎是台灣的22倍大,往往出了城市,映入眼簾的即是有如電影「火線交錯」裡的荒漠草原景象,因此點與點間的移動除了飛機外,當地最盛行的就是利用長程巴士(Otobus)-車內大多舒適安靜,服務品質與價格呈正比,機動性高、選擇多元;比起火車,是在土耳其旅行的更好選擇。 從離開Gaziantep開始,便靠長程巴士一路往西北自助到伊斯坦堡,上下車時二三十公斤行李有了巴士公司的porter幫忙,旅行過程輕鬆許多;若是搭長途夜車的話,還可省下一晚的旅館費用呢。 在某趟將近13小時的車程中,無意間往窗外望去的畫面,那片無垠的黑暗裡,數以百顆的星星幾乎將夜空填滿,直到快日出時才慢慢消逝在晨曦中。這畫面至今還歷歷在目阿,因此沿途景觀可以盡收眼底,也是選擇長程巴士的一大優點。
慢慢來比較快
因為夏日的高溫(土耳其太陽毒辣程度不輸台灣,越東部的大陸性氣候夏熱冬冷現象越明顯),在公園、高架橋下方、甚至中央分隔島的一塊小樹蔭,都可以見到乘涼野餐抽菸聊是非的閒人,連平時日都不例外。但為什麼他們不用工作?別懷疑,絕不是他們工時少或是休假在享受悠閒的下午茶時光,據當地人說法,其實其中有許多人都是待業中的(金融海嘯土耳其也身受其害,失業率早已高達7%以上),不過因為生性樂觀加上凡事明天再說的率性,他們總是可以很愜意的先把今天過完。 所以對於愛做事慢半拍的我,土耳其時間好像永遠夠用,因為即便你很慢,後面總會有人比你更慢! 像他們在晚上八點半才日落的夏天裡,兩點午餐、九點晚餐的現象很是常態,而其間又往往穿插了好幾回的break time,聊天之餘,會配上土人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紅茶」或「土耳其咖啡」。 我想,對於凡是慢慢來的他們來說,大概一輩子都猜不透為什麼東方人的生活步調可以忙碌的如此讓人暈頭轉向吧。
好個伊斯蘭
「怎麼都是男人?」伊斯蘭教氣息較濃厚的地方,街上拋頭露面的比例往往男性大於女性,尤其晚上七點左右當店面開始打烊時更是。有天用完晚餐後在土東Urfa(土耳其的伊斯蘭教勝地)主要街區走了將近十分鐘的路,竟只看到一個女人!難道她們都忙著回家燒飯?來自台灣的我們納悶著,當下也覺得可以享受自由的我們真是太幸福了。
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男人,目前仍享有一夫四妻的福利,在接近依朗或伊拉克的土東地區,一夫多妻的狀況仍是常見;而通常這種家庭所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被貧窮所困。因此像我待的土東工業大城Gaziantep就有許多來自更土東的外來居民,爸爸帶著一卡車孩子與幾個媽,希望藉由比起遊牧務農更好的工作來改善家庭狀況。 TEGV裡也有部份這些家庭的孩子,雖然土耳其政府規定基本國教為八年,不過並沒有強制落實;因此這些孩子往往為了生計,在還是國小的年紀就會被家長安排打打零工或是當學徒。 所以當小朋友能夠來TEGV上課時,他們都會相當投入而且珍惜,因為放學後的下午,或許又要幫忙媽媽染布了(盛產羊毛的土耳其,染布也是類似家庭代工的行業之一)。
食在土耳其
土耳其食物真的令我完全無法招架(一個月瘦了兩三公斤),太有特色了!因為與東方食物或我們熟悉的西方食物幾乎沒什麼交集,害我在剛出國那陣子非常想念台灣小吃,只帶了三包康師父真是失算。
「酸辣、香料、濃郁羊肉味」是土式料理很明顯的特色。要是你是肉食主義者,那土耳其絕對是天堂;因此到了中年的土耳其人,身材大部分都會和年輕時的窈窕纖細說掰掰。伊斯蘭教的關係,基本上土耳其全國是找不到豬肉的,牛肉雞肉佔部份,羊肉是他們的最愛,加上當地人有時習慣以香水替代不天天洗澡,所以搭公車時,常常可以在男人身上聞到濃郁撲鼻的香水羊騷味。
a. 土東人的主食-Tavuk Kebap (雞肉捲餅),餅皮類似不加味的山東大餅,內餡就是台灣沙威瑪的始祖。當時一星期大概有三四天都吃Kebap,因為以外食來說,Kebap比起Rice或速食店都要經濟實惠許多,而且土東的外食餐廳十間有八間都賣Kebap。
b. Kebap捲起來的樣子類似墨西哥捲。一旁的Ayran就是土東鼎鼎大名的「酸奶」。土東人喝酸奶的習慣跟我們買飲料類似,吃飯時一定要來一點;嚐起來鹹口味的酸奶,也被當作早餐時的「鮮奶」。
c. 帶有濃郁羊騷味配上綠辣椒的Meat ball。在土耳其很多時候「meat」指的就是羊肉。
d. 土耳其水餃。皮多肉少,大小約台灣的三分之一,特色是淋上優格加紅色蒜醬一起吃。
想增胖的人,也推薦嚐嚐土耳其甜點。 不論是傳統點心或是小蛋糕,外型通常都相當美觀可口,我的第一口甜點,就是被蛋糕的外貌給騙了,大大嚐了一口的當下,眉頭和喉頭也大大的鎖了一下,因為真的是甜到蜂蜜打翻、砂糖不用錢的境界。
e. Baklava(蜂蜜派)。土東盛行的傳統甜點,整塊派經過蜂蜜醃漬,相當甜膩。
f. 「土耳其的85’C」。新鮮現做的土耳其冰淇淋及各式甜點通常在這種店應有盡有。
g. 在伊斯坦堡旅館頂樓享用的簡單早餐,窗外放眼望去剛好是藍色清真寺及博斯普魯斯海峽。
除了品嚐土耳其美食,這次很特別的經驗還包括了台灣與土耳其的交流。在即將離開TEGV的前一星期,準備給他們個驚喜。 借了鍋碗瓢盆及瓦斯,拿出了遠渡重洋來的「珍珠」,細火慢熬燉了將近一小時(話說這還是我首次煮珍珠的經驗),加上香濃不澀的土耳其紅茶及保久乳(土耳其連家樂福都沒有鮮乳的販售),一杯杯made in Turkey的「台灣珍奶」完成了! 我們幾個嘗到家鄉味的台灣女生,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土耳其人呢,大部分喝的津津有味,表示紅茶加牛奶的idea真是絕配,不過有些人對於軟Q的珍珠則完全敬謝不敏。
除了志工服務外,幾次類似「珍珠奶茶」的互動,也讓我們以最直接、最深入的方式了解了雙方國家的文化。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我不太像去當志工,因為NGO裡的督導及當地志工大學生都相當照顧我們。好幾個放學後的下午,不是帶著我們參觀當地的古蹟、博物館,就是逛市集、喝下午茶,我們分享音樂、分享各自的大學生活,他們教我們土耳其文、我們教他們象形文字,即便他們普遍英文程度中等(土耳其的升大學考試不用考英文,除非英語為主修),但在比手畫腳間,又多了幾分樂趣。 甚至好幾次需要幫忙時,他們也是二話不說伸出援手,他們的熱情與真心,是我覺得這趟土耳其最美最難忘的回憶。
在即將離開TEGV的前一星期,督導及當地志工為我們安排了一趟精采的土東深入之旅。左圖裡的三個台灣女生是跟我在同NGO服務的夥伴。
四、原來我在這裡生活過
雖然像偶像劇般的失誤讓我誤打誤撞來到這個一開始聽起來有點卻步的土東城市,志工期間甚至與當地AIESEC發生無數難以解決的困窘問題,但這些震撼人心的經驗,未嘗也不是種成長。當下總是覺得,生長於台灣的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曾經差點在沒水沒電凌亂不堪又只有月光的屋子中度過土耳其的第一晚;也曾在不了解當地治安狀況下,由於晚歸差點落為青少年竊盜集團的待宰肥羊;曾經七天沒辦法洗澡,或是被水土不服的拉肚子問題纏了兩星期.. but so what? 還是從沒有電扇且天天30度以上的小閣樓房間活過六個禮拜。 要感謝家人、朋友、和台灣AIESEC的協助與鼓勵,我才有勇氣完成這夢想中的旅程。
只要有想法,就有前進的動力;給自己機會,遠在天邊的夢想,就有實現的可能。 兩個月的土耳其經驗,讓我發現即便人與人間有語言、人種、距離等種種隔閡,但只要敞開心胸真誠與對方溝通,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其實如果可以,我希望是在更早的大學階段完成這次的exchange internship或是參加AIESEC,因為它們會使我大學生活更加充實。 大家有機會的話真的值得挑戰看看,比起一般出國旅遊,會有很不一樣的驚喜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